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杨云清 >
        岁试过后马上就到了九月,此时正好到了放为期一月的“授衣假”的时候了。五月的田假,杨云清他没有回去,还是呆在了府城这边,而这个九月的授衣假,杨云清是打算要回去看看的。

        近来祁县那边比起往常,的确是热闹了不少,天天都有外地人来。近来几月,海伯那边又收到了不少商人要办厂的来信,一时之间,也忙了很多,不过还好人手够了,也忙的过来。

        至于那藏书楼和学院,也已经大概要建成了。因为当初消息早早地放了出去,所以县里有许多人都在期盼着这事。

        这些情况,杨云清虽然都在心中听海伯叙述了,但是到底没有亲眼回去看一看来的要好。而且对杨云清来说,这次回去,也只是顺便的事,事实上他是另有目的的。

        岁试之后,他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去找府学里的教授请假一年,打算远行游学。

        在杨云清眼里,科举考的远远不只是那几本四书五经上的内容,更多的是文章词句之中,透露出的考生自己的思想还有阅历。历年来,考上进士的人大多数都是在二十往上的年龄,三十不少有,四五十也不罕见,但是十几岁的少年却是寥寥无几。

        历来不到弱冠之年考上进士的少年,往往不被称作天才,也要被称一声少年英才了。的确,若不是本身便天资聪颖,才超众人,如何能考中呢?比起那些二三十岁的人,少年的确是缺少了一些阅历。

        阅历这个东西,不是每天读书就能从书中读来的,至少杨云清他做不到。他在现代的时候,也是二十七八岁的人了,事情也见了不少,更是因为家庭的缘故,眼界也比一般人广一些。但是来到这古代,除了徽州府这个地方,杨云清再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了。

        俗话都说“十里不同俗”,光是府城这边便有许多风土人情就和祁县那边不一样了,更别说徽州府之外的地方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一来,胸中方能脱去尘浊,丘壑自营,文章落笔处,血肉丰满,脱去空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