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清听完,赶紧起身道:“学生当然愿意,日后定会多多努力,不负老师赏识之恩。”说完便再次拱手深揖向任次辅行了一礼。

        任次辅他对这个刚刚才收下的学生越看越满意,当即说让他一会不要走,留下用饭。

        面对老师的这番美意,杨云清自是没有拒绝,留了下来。

        口头拜师可不算完,这还要有一个拜师礼。本来任次辅他是想挑一个黄道吉日来办的,不过想着自己这个新收的弟子,不日便要归家去了,他也不好在此事上面让他多耽误时间,最后便定下了两日之后行拜师礼,正好那天也是风和日丽,天气正好。

        对于自己收了个学生这事,任次辅并没有宣传出去,的人尽皆知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他收了个好学生这事,他自己乐着就行,告诉那么多人干嘛呢?

        行完拜师礼,杨云清也该回祁县去了。而授官的消息也早就下来了,杨云清作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而榜眼和探花则是授编修,至于其余进士,大都是庶吉士。等他们归乡探亲回来之后,便可以正式进入翰林院任职了。

        当然他们一般情况下也就在翰林院待个三年左右,以后还是在翰林院任职的人除外。一般而言,三年后,他们会经过考核,之后或是授予翰林院的官职,或是分配到各部任主事等官职,当然大多数本来殿试就排名靠后的的人还是会被外派出京做知县或是其他小官,而知府知州等官职,没有什么人脉也是这些进士运作不来的。

        而像杨云清他不出意外,肯定是可以留着这京城中做官的,除了翰林院,六部能分配到哪个这个也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杨云清很快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去了,他和老师告辞之后,就坐上马车回去了。

        回祁县的路上,他一直手里拿着一卷手札,这是任次辅让他带回去看的,里面都是任次辅自己总结的一些“政事案例”,当然还给了他其它的几本书,他全都带到马车上留着路上看了,不然这一路上时间无聊,也没有什么好打发时间的。

        一个半月之后,杨云清终于回到了祁县。他刚回到家的第二天,便有人来上门拜访,杨云清听门房一说,才知道来的人是本县的新任知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