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它涉及的是法的去取存舍,这里考生要思考的是旧法如何承袭,良弊如何判断,出题的水准极高,颇为棘手,也可以直接说这道题目就是出题人在问策。杨云清没有想到在府试之中会遇到如此有难度的题目。当然,若是此题做的出彩,也很容易从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

        杨云清思索再三,主要确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立法理,一个是仗理评法。想到这,基本的思路也出来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深夜,杨云清放下手中的笔,打算明日再写,否则太困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思绪不清,逻辑不通。

        号舍很窄,床板也不宽,还好杨云清身量尚小,斜着躺下把腿伸出去也不必蜷缩着,若是一个成年男子,那就需要憋屈地过上一夜了。

        第二天早上,杨云清是被一声巨响惊醒的,声音来源应该就是他附近的某间号舍。起来之后,理了理衣服,杨云清一边蹲下用水壶中的水洗脸漱口,一边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动静。

        听了半天,从外面衙役的只言片语之中,杨云清明白了发生了什么。原来是有一个考生,早上拿起水壶的时候,一时失手,将水壶摔到了地上,而且还将考卷弄湿了。这个时候,还隐约可听到一阵崩溃的哭声,之后杨云清又听到了一句:“肃静!”,这个时候连隐约的哭声也消失不见了。

        杨云清心里一边同情着那个考生,一边看了看手中的水壶,小心翼翼地给它放到了旁边,然后将手和脸擦干,才敢靠近自己的考卷。

        昨天晚上杨云清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了,但是现在他剩下的时间很足,所以他就先在素纸上完整的草写了一遍,“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惟其实事求是,而不采虚声,信赏必罚而真伪无眩……”,大概意思就是现代的以人为本,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然后行法得当,旧法善用,接着又提出了一些比较实在的做法等等。

        洋洋洒洒写完后,杨云清才放下毛笔,甩了甩了几遍,之后杨云清又用了一个时辰修改了一遍,满意了之后才将它誊抄到考卷上。誊抄的过程中,也已经有人开始摇铃交卷了,但杨云清依旧是不慌不忙,按着自己的节奏,一个字一个字的誊抄着。府试的时候可没有专人来誊录考卷,所以说一笔好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加分项。

        杨云清准备交卷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他出去以后,刚好遇到了王向松,因而两人一路上就试题讨论了一番,最后双双发出感叹,这次试题比起往年是真的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