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杨云清旁边的那个佃户和管家海伯也不知道杨云清在干什么,但是他们也没有阻止,只是在一旁看着。

        而在杨云清眼里,这就是等于意外之喜了。

        这里的土质的确称不上肥沃,不仅含有大量砾石,还含有一些粗沙,一点都不适合种庄稼,如果是租给佃户去耕种的话,说不定一年种下来,最后的收成还不够自己家里嚼用的。但是在杨云清眼里,这里却是十分适合种葡萄。

        葡萄根系发达,对土质的适应性很广,几乎可以在各种土里生长。现在在杨云清眼前的这些田地,虽然含有砾石和粗沙,但是它土质疏松,通气排水好呀,而且还不易生杂草,反而是特别适宜葡萄生长呢。

        而想到这,杨云清已经确定了利用这片地生钱的法子了,那就是酿造葡萄酒和做一些水果冷饮之类的。

        你要说为什么杨云清会想到这个,那还要归功于他大学的一门选修课,那节课就叫《葡萄酒的那些事》,杨云清选了这门课纯粹是觉得这门课听着就有意思。实践出真知,后来他还财大气粗的包了几块地,专门用来种葡萄给他后来尝试酿酒玩。

        虽然这几块种葡萄的地他交给了专人负责,自己并没有沾手,但是他为了验证一些课上的结论,还专门去看了好几次那片地的情况,所以才会知道葡萄适宜生长的土质。后来他还请了专人指导,酿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葡萄酒。对那些小麦稻子等庄稼杨云清是一窍不通,但是对于酿造葡萄酒他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心得的。

        反正这些地荒着也是荒着,用来种葡萄也算是废物利用了。现在是二月,刚好也是栽种葡萄的时候,如此也算是赶上了。

        当然除此之外杨云清也是考虑到了大周朝白酒盛行,而葡萄酒却市场狭小。喜欢葡萄酒的人当然不少,只是囿于葡萄酒酿造技术,上好的葡萄酒实在不多,因而自然也就不如普通白酒盛行了。

        而杨云清是清楚葡萄酒如何酿造的,当时还请了专家指导,所有的酿造步骤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总结出来的精华。而且葡萄酒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最好的葡萄酒全都是手工酿造的,在这古代杨云清也不必担心缺少工具不能酿造。所以在等他酿出了比现在这个时代口味更上一层的葡萄酒,肯定也是不需要担心销路问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