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沧海剑气 >
        榕城三月傍晚的风,掠过闽江,穿过熙熙攘攘的明清古居群,带着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律动,如梦如诉,述说着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自战国至秦汉,这座古城的闽族先民就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南城古墙的一抹抹嫩绿的新芽,城内出土的龙凤纹瓦当,汉代城址遗迹……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注脚。

        自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榕城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晋太康三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榕城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

        梦想承于往昔,时间走到现在。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在的三坊七巷,可以说支撑起半个中国近代史。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林徽因、冰心、严复等一大批近代名人的故居……”

        耳边不时掠过不知听过多少次的导游解说,黄青脚步匆匆,衣角带风,穿过南后街,拐入宫巷,沿行数百步,“咏春”硕大牌匾古色古香,赫然入目…

        在黄青的理解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北方有大漠戈壁的慷慨豪迈,南方有长风掠帆的写意风流。

        一直以来,北方江湖都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形象,南宋莆田江湖诗人刘克庄也说“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南方江湖在武侠中多是诸如“武风不盛”之类评价,好不容易出来个“一字慧剑门”,也就只剩一个卓不凡了。但是,在黄青的多年记者工作过程中得到总结是:闽地是有江湖的。

        比如说九阴正经作者、射雕第一高手就是闽地南平人黄裳,明教唯一遗址是泉州摩尼寺,还有莆田南少林、邵武的张三丰等等。

        作为一个对江湖十分向往的武侠迷,因为工作关系,曾数次接触闽地的江湖。第一次与闽地江湖接触是在刚大学毕业后不久,采访榕城一个老拳师,练的是正宗的少林香店拳。他在晋安河畔开了一个医馆,类似广佛宝芝林那样的传统医武结合馆。当时看老师傅打起拳来虎虎生风,一派宗师模样,曾请求教授。老先生一句“行,每天六点跟去公园练”,让他错失人生中的第一次成为武林高手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