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每个月,月课考试前十名的贫困学生,每天还有口粮“米半升”。月课奖赏是依据每次考试的成绩来定的,于考试之后兑现。

        而且还给贫困的优秀学生每个月三十文的膏火钱,所谓“膏火钱”,就是学生学习期间的花费,古人俗称“养士费”。

        成绩优秀还可获得诸如:“奖赏钱”、“花红钱”等。书院每年考试前四名的学生每人奖“两串铜钱,就是两百文。”

        这个贫困学生的标准会由书院的院长依据下面执教先生所提供的名单安排,这些花费奖励都是朝廷所出。

        大宇朝的书院一旦开办,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即孔圣人所提倡的“有教无类”。

        “大公无类”一直是书院的办学准则,也是“有教无类”办学理念的升华。虽然招生不设门槛,但入学要求还是有的,名气较大的书院,因为报名的人多,“招生标准”也很严格,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较高。

        考核包括学业在内的综合素质测试,光学习好还不行。如崇安县的紫阳书院,那不是随便就可以进去的,最低要求都要是举人。

        许多平民对这事还是非常感激的,觉得当今圣上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只不过大宇朝汉人居多,对于这个用铁蹄踏入中原大陆的关外皇帝还是没有能够从心里完接受。

        白鹭书院非常大,占地有十几亩。学生三百人之多,是这崇阳镇最大的一所学堂。

        这其实跟后世的叶韭芽印象中的古代学堂有很大的出入,因为她以为古代的人要上学非常的困难,一所学堂里能有五六十个学生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xiaoshuo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