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忌日?”

        “对,下乡插队时的朋友。”郭前进顿了顿,借着酒意缓缓讲了一个故事。

        原来,郭前进初中才毕业刚十六岁,就响应国家号召,千里迢迢来到西坪县的桃花源公社来插队。

        别听桃花源公社名字挺富有诗意,其实是西坪县最偏僻的一个公社,在南山最深处,交通不便处于高寒地区,无法种植稻谷小麦,只能种植些土豆、高粱等耐寒作物,条件异常艰苦。

        从大城市来的郭前进如何受得了这艰苦的环境?何况每天还有繁重的体力劳动,年级尚小的他有一天又累又饿,晕了过去,担着土一头扎进了路边的水渠里。

        幸亏跟着他后面一个叫杨刚的知情看到此情景,赶忙把他从水渠里捞出来,背回宿舍后又跑到百姓家想办法弄了几块烤土豆,就着凉水算是把郭前进的小命救了回来,郭前进非常感激,两人的关系好起来。

        “杨刚比我大八岁,也是知青,申城人,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已经来这里呆了五年,那小子和你一样,会写诗,会唱歌还会吹口琴,多才多艺,是我们知青里的活跃份子。”

        回忆起这些,郭前进的脸上露出微笑:“他偷偷吹《喀秋莎》《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贼好听,我们连队里好几个女知青都喜欢他,知道我和他关系好,年龄小不懂事,经常让我偷偷给他带话,传纸条。”

        郭前进讲述的这些,让夏红军想起了电视剧《血色浪漫》演的片段,残酷的环境中却绽放着纯真的爱情。

        “那杨刚最后选择了哪一个?”夏红军有些好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