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苏源惊异地看向夏琳扉。

        “我觉得可以将高峻、际叶皓、苏梦源等人拉拢过来。将我们所知道的事情告诉他们。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拉拢更多的人!”

        “但是世界线的数值显示a=1.000106,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未来是确定的。仅凭我们三个努力就足以产生这样一个全新的未来,中间肯定不会出现问题。为什么还要拉更多的人进来呢?”

        苏源有些迟疑地道。

        夏琳扉道:“虽然说未来基本上已经固定了,但其实它又何尝不是取决于你我的一念之差?假如你不同意让际叶皓他们参与进来。或许这是产生a=1.0的充分条件,但这是否也是必要条件呢?也就是说,不让际叶皓他们参与进来是否是a=1.0的先决条件?换一个角度思考,假如你改变主意了,最终作出的决定是让际叶皓他们参与进来,那么也许a=1.0的产生便是诞生于你的这个一念之差。”

        苏源将信将疑地点头,其实她也明白,夏琳扉遵循的是人多力量大的原则,既然未来都是指向a=1.0的,那么是人少更容易实现,还是人多更容易实现?从概率的层面来讲,毫无疑问是后者更具有效率。

        那么按照惯性思维来思考,在历史既定的情况下,苏源是不是更应该做出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的决定?因为在明确知道起点与终点的前提下,走直线肯定要比曲线更近,这样做似乎能让a=1.0执行得更加容易一点。作为执行者,当然要选择一条成功概率最大的线路。

        苏源心里暗暗思忖这个决定背后的得失,她知道,即使她最后做出的决定是不将际叶皓他们拉进来,a=1.0的目标也是能实现的,但现在考虑的是,在a=1.0的背景下,她这次要做的决定肯定具有必然性,假如站在事后的角度考虑,这次她做出的决定是拉他们进来的可能性大一些,还是不拉他们进来的可能性大一些?

        渐渐地,苏源的心思有了一个结论。

        她点点头,对着夏琳扉道:“好吧,我会将真相告诉他们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