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展过程中偏偏就是发生了这种意外!”苏源唏嘘说道,时间长河是不可触及的领域,然而冗长发展中终归出现了错误,让一个本不应该触及到它的人触及到了。

        这绝对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由此苏源产生了一个可怕的设想,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实的?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少数科学幻想者提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观——我们的世界是不是存在于一台超大型的计算机中?

        假设有一天人类制造出了一台超级的计算机,它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并且让里面的“人”觉察不出自己只是一段程序。他们发展出自己的社会、自己的科学、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始终不会相信自己只是一段程序。

        也许我们也只是被装在一个更大“盒子”里的程序,这就是著名的盒子理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子力学诞生后似乎更加证明了这一观点。在量子力学中,一切物体都是不确定的,只有当你去观察的时候,它才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比如一只猫。在你没有去看它之前,它的状态不确定,只有你去看了,它才会在你看之前塌缩成你看到的样子。

        这是哥本哈根学派认为的“波包塌缩”——系统的状态波函数在被观察时塌缩成本征函数。我们的世界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固定的状态,是由于无数的观察者一起作用的结果,而在我们未能观察到的遥远宇宙。它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假设我们存在于一台大型计算机中,那么是不是为了节省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程序的编写者直接“偷懒”将我们未能看到的地方作了模糊,或者干脆不去计算的处理?

        当然,苏源也知道盒子理论只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设想。但是起码存在这种可能,不是么。如果我们的世界是造物主编造出来的内部程序。那么他是不是会加上一段“永远禁止思考自己是程序”或者“永远禁止在盒子中再创造盒子”的设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