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金国已灭,**已除,他不愿贪恋皇位,意欲让贤,归隐山林,众大臣拼死劝阻,外有蒙人虎视眈眈,内有黎民百姓热切盼望,国家百废待兴,山河依旧破碎,陛下怎能忍心就此离去。

        他推辞不过,只得坚守,国家需要他,百姓需要他,他要带着臣民们继续战斗,驱除鞑虏,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强盛的新王朝。

        他就是当今圣上,杨家后裔,杨康。

        这个故事将会在宋国境内慢慢传开,这是继禅让制度大讨论后的第二波**攻势,为杨康的改朝换代计划持续的升温造势。这是他和翰林院学士炮制出来的,读书人中既有耿直之人也有谄媚之人,他们各有用处。

        那些文人为了美化这次的篡位图谋,从史书中寻找根据,先是把杨康和宋朝名将杨业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为了说明杨康有后周的皇室血脉,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正是从后周柴氏手中抢夺的皇权,如今杨康再抢过来,继承后周大统,合情合理。

        而后他们查明杨姓出自姬姓,来自于黄帝之后的西周王族,起源于晋地的杨国,这样便和周王朝扯上了关系,杨康是西周王族的后裔,于是他们开始从西周时期编写杨康的族谱,事实并不重要,李渊还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呢,杨康说自己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也没什么不妥。

        至于国号,翰林院学士给出了一些提议,若是想继承后周柴氏的大统那国号就要和“周”脱不了干系,也能攀附上两千年前的大周王朝,还有一个选择是直接以姓氏“杨”做为国号。

        杨康想了想,“杨国”读起来似乎有点怪怪的,他还想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叫杨过呢,还是用“周”作为国号好了,这样传承关系比较明显,容易被百姓接受,唯一不妥的一点是武则天曾用“周”作为国号,和杨康一样,武则天也是谋朝篡位,而且死后就被唐明皇李隆基给纠正了过来。

        皇帝陛下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世上没有不灭的王朝,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他炮制出的这个故事是对史嵩之写的那个小册子的反击,史嵩之把他描述成一个杀父杀母,罪大恶极的歼雄,杨康只要用一条就可以轻易的把史嵩之驳倒,因为杨铁心和包惜弱还好好的活着。

        儒家以孝道为重,相信这一点可以得到儒家的认可。

        他已然命人秘密的把杨铁心和包惜弱从西域接到临安府来,这两人的出现足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姓,此外无论是黄药师还是南**能证明曾经在玉门关内有过一个颠覆金国的大计划,全真教和丐帮皆参与其中,如此至少能够让丐帮和全真教不要来捣乱。

        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把杨康宣扬成一个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很符合宋国百姓的口味,但却给金国人致命的一击,他们崇拜的大英雄竟然一心想要灭掉金国,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可以想见,在随后的时间里,那些残存的女真人会把杨康作为最大的仇敌,伺机报仇。

        金国灭亡后,宋国和蒙古展开了正面交锋,战场正在开封府,这里是宋国的旧都,只有占领开封城,打退蒙古人才算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一战关系到杨康能不能顺利的改朝换代,为此他不惜血本,只求一胜。(未完待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xiaoshuo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