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军阀 >
        看完塘报,杨波掩卷叹息不已,朝廷数次放纵流寇,他们以为流寇是小杂鱼,随时可以捕捞,殊不知下一次捞出来的就是吃人的巨兽,而冉冉升起的大明将星更像流星一般飞速陨落,尽管是崇祯帝亲自点头,兵部首肯,但最后生性薄凉的崇祯帝依然把陈奇瑜推出来当了替罪羊,简在帝心的五省总督陈奇瑜被除名,戍边,大明再也没给陈奇瑜起复的机会,直到南明唐王召他,陈奇瑜没有赴召,直到病死。

        杨波并不关心陈奇瑜的人生悲剧,陈奇瑜因为贪婪而不顾部下极力反对一力主抚,就算收了金银,对叛降无常的流寇至少还要保持一丝精惕性吧?作这个造成恶果的关键人物,杨波觉得陈奇瑜没有任何值得同情的地方。

        他需要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随着流寇出走车厢峡后,旧态复萌,继续在陕西,甘肃一带大肆劫掠,崇祯帝羞愧难当,继续调动各路人马入陕围剿,流寇们分成三路,祸害完山西,湖广等地后,突然大举进入了河南,而杨波布下的棋子,匪军就在河南南阳府!

        匪军将用何种方式直面这些流寇?

        杨波有把握车厢峡的悲剧不会重演,通过温体仁和兵部张凤翼,他极有可能阻止崇祯帝主抚的打算,但他不能这样做,他需要养寇,没有流寇,他无法对大明的士绅阶层开刀,而后者才是造成大明帝国轰然倒塌的根源所在。

        六月十四日,陈奇瑜第一次上书要求安抚被困流寇,朝议哗然,崇祯帝与内阁众人商议数次,渐渐统一了思想,温体仁考虑到鞑奴寇边在即,同意主抚,兵部尚书张凤翼因为与陈奇瑜是儿女亲家,也同意主抚,然而五日后,旅顺参将杨波突然上疏弹劾陈奇瑜贪赃枉法,挟寇自重,杨波在奏疏中道:“汉南贼尽入栈道,五省总督陈奇瑜不思报效国家,与左右私受流寇贿赂,误国殃民,流贼自缚乞降,乃贼窘甚矣,非真心受降,给牌以遗后患,岂计之善者?奇瑜一意孤行,不顾物议沸腾,其檄止兵,臣未知所抚实数。及见奇瑜疏,八大王部万三千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臣不觉仰天长叹,夫一月之内,抚强寇四万余,尽从栈道入内地,食饮何自出,安得无剽掠?岂有帅将千余人,而贼魁反拥万余众之理?安能受纪律?即籍口回籍,延安州县骤增四万余人,安集何所?合诸征剿兵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岂内地兵力所能支?招安流盗,最宜慎重,彼狼子野心,势难驯伏,况边地穷荒,芜居无食,仅曰免死,遂甘心易虑乎哉?一旦复叛,则其连陷名城而不可救也,日后若是糜烂地方,此皆奇瑜之流毒,悔之晚矣……”

        杨波奏疏一上,朝野更是哗然,当下陕西巡抚练国事,山西巡抚吴牲等也纷纷上疏,皆言安抚不可行,并举渑池渡的旧例反驳,陈奇瑜做过礼部给事中,口才比他军事素养更高,当年上疏二十四条弹劾魏忠贤时伶牙俐齿,把九千岁魏忠贤搞得好不狼狈,这次他连上几道奏疏驳斥反对者,什么流寇亦赤子之类,说得声情并茂,涕泪齐下,两日后崇祯帝随即下旨,谓盗心已革,不许道途讯诘,并严厉精告各地方官绅切勿挠偾抚局,逮巡抚练国事命李乔巡抚陕西,又派出锦衣卫,缇骑大出,逮捕了宝鸡知县李嘉彦、凤翔乡绅孙鹏等五十余人,全部下狱。原来流寇初诈降的时候兵至凤翔,这些流寇举着陈奇瑜的免死牌籍,欺骗城内守军说是奉总督之命来凤翔安置,当地乡绅孙鹏等识破流寇的意图,不肯开城门,命人将流寇缒入城内,并将先入城的三十六人尽数杀之,流寇克凤翔不下转向宝鸡,又被宝鸡知县李嘉彦识破,损失惨重,陈奇瑜闻之,恨得咬牙切齿,心里深恨杨波、练国事等,并与破坏抚局的名义狠狠告了一状,有了练国事和李嘉彦这些被杀的鸡,朝堂上反对意见全部消失,于是几天后崇祯帝正式下旨,命陈奇瑜专主安抚事宜……

        杨波接到崇祯帝措词严厉的问诘,不由苦笑连连,在崇祯帝手里刷个声望可真不容易,练国事他们已经被下狱治罪,而陈奇瑜等一大批主抚的风光也快要到头,崇祯帝总能把事情做得两败俱伤,然后悲愤的说,亡天下者,皆尔等也……

        六月二十日,登州水城的岸边,许多人在翘首以待,人群中带头的是二品官服的蓟辽督师严坤之,紧接着就是监军宗元方,杨波带着旅顺游击李知瞻,何九等人远远站在后面,他小声的和李惟鸾,谭应华,尚可喜等人交谈着,文贵武贱,排在后面的都是武将,中间还有一大群登,莱知州,知府,知县等文官,今日登莱巡抚杨文岳上任,他们自然要过来接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