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清楚,进攻的中国军队手中光130重炮就至少四十门,至于其他口径的火炮不计其数,何柱国从沈阳兵工厂拉走几百辆卡车的武器弹药,这些东西除了挑点好的他自己带走,又送一小部分给马鸿逵做酬劳以外,其他全给了李杜。反正二十九军和孙殿英又不要日军的破烂,现在李杜手中火炮严重过剩。

        可日军手中火炮已经损失殆尽,就凭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和一座残破的小县城,抵挡铺天盖地的炮火和十几万敌军,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两个家伙也不顾脸面了。电报一封接一封催促菱刈隆赶紧派兵增援。

        菱刈隆也急,长白山战线上调不出人来,他只能从北方边境线上调兵,可相距几千里就算有火车也不是短时间能到的。更何况就算来了又能怎么样?那总共也不过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加两个骑兵旅团,也就一万多人投入到战场恐怕也就是翻个水花而已。

        再说正在进攻的联军也不可能给他时间,西线的李杜几乎是紧跟着林桂的脚步追到了开鲁,在会和南线的第二旅之后,十几万大军,数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开始向开鲁外围的日军防线进行覆盖式的炮击,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十几万联军如潮水般淹没了日军阵地。

        这样的战斗已经没有抵抗下去的意义,林桂二人无可奈何地下令撤退,不足一万五千残兵丢弃开鲁后向通辽撤退。

        攻入开鲁后联军停止了脚步,实际上打到这里也已经是他们的攻击极限了,毕竟所有物资都要辗转千里运来,而且重火力平推虽然效果惊人,但消耗也是惊人的。

        开鲁的失守实际上也在菱刈隆意料之中,他并没有苛责林桂二人,第五和第十一师团的残兵连同赶来增援的两万满州国军,在通辽重新布置防线,退到建平的第六师团在老哈河东岸布置防线,承德的第八师团分别在围场和黄土梁布置防线,这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了杨丰的军事分界线,当然谈判桌上还是要纠缠一下的。

        日本方面的要求是,恢复到战前态势,赤峰和开鲁不能给东北光复军,但可以双方都不驻军,不但如此从西拉木伦河向南,赤木伦河向东都做为非武装区。

        这一点杨丰是坚决不同意的,到嘴的肉不能吐出来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不过日军也无力反攻,就算把北线三个旅团调来,他们也无力反攻,按照菱刈隆的预计,最少再增加四个师团,才有能力把联军打出去。

        这个数字已经很保守了,要知道第四,五,六,十一这四个师团,凑凑也就能算两个师团,第六,十一两个师团都损失过半,第五师团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第四师团只跑回来一个联队,其余人马包括师团长建川美次都下落不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