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杨丰也在考虑给他现在的军火加工添点新产品,身管火炮暂时还不熟悉就不弄了,大口径迫击炮完全可以嘛,就像当初东北军在沈阳兵工厂造的150毫米重迫击炮,自己完全可以造一些,然后他又去订购了一批150毫米的合金钢管。

        等到所有东西都准备妥当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快半个月了,此间杨丰又回了一趟家,他家在临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光知道儿子在外面开公司,却不知道生意居然大到开r8的地步,不过对杨丰让他们辞工在家养老的意见却没接受,都是工作了一辈子的人,上班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让他们四五十岁年纪在家无所事事,那还不得闲出病来。

        对此杨丰也没有勉强,反正只要他们觉得快乐就行,愿意怎样就怎样呗,回去以后他随即返回了民国,刚一回到小红楼,理查德便迫不及待地赶来了。

        “杨,你终于回来了!”这货如释重负地说。

        “实在不好意思,这次走得有点远,劳你久等了。”杨丰一脸歉意地说。

        “杨,难道你们实验室不在一个地方吗?当然我只是好奇而已,如果需要保密的话你用不着回答。”理查德疑惑地问。

        “咱们是朋友,我就不瞒你了,的确是不在一个地方,甚至有些还在国外,你也知道我们国家工业基础很差,有些东西即便我们研究出来也做不了,所以说很大一部分项目,不得不在国外进行。”杨丰诚恳地解释道。

        事实上外界一直没有停止对炎黄实验室位置的猜测,但却始终没有头绪,因为根据杨丰往返的时间推断,就算他的那条船跑二十节,最远活动半径也不会超过两千公里,这个范围内恐怕只有上海和日本适合搞这些东西了,但长江口那么多各国军舰转悠,不可能这么大一艘船都发现不了,剩下日本就更不可能了,如果真那样的话,日本海军司令该切腹了。

        但如果是在欧美,那么反而容易解释了,因为他可以在公海上接货,远洋货轮把货物带来,由杨丰用小船转运,当然这样的话就更不可能找到炎黄实验室的位置了,每天往返中国的各国货船有的是,谁能猜到它来自哪个国家?港口记录同样不好察,哪个船长不喜欢带点走私货?甚至都有可能不是驶往中国的商船,从欧洲到日本的也可以嘛,甚至从俄国驶出来都可以。

        “杨,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下星期就有一艘驶往旧金山的客船,不如就坐这一艘,我已经跟船长说好,让他把头等舱暂时都留着,你想去多少人都可以。”理查德一脸期待地说。

        “行,那随你安排吧,我这边你让我想一下,我的律师需要一起,还有一位会计师,另外我还需要带十名保镖,不知道心儿她们愿不愿意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