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谁都高,搞不好会把自己的仕途部搭进去。

        四海清平海清河晏的局面在这个王朝没落了许久,如今这次天灾带出了许多民怨,处理不好的话会引起许多麻烦。庄明月心里盘算要把三青请出来,为这些流民诊治。到江南时,必要的话求助魏晨阳,如此一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龙元修第二天就接到了御史中丞的任命,二人把自己的家里的能吃的能用的都捐给了受灾的百姓。但银子在饥荒横行时没有任何用处,粮食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庄明月设法开通了一条北粮道,把赈灾款部买了粮食从梁道运回,路途艰难险阻,运送的士兵苦不堪言。

        龙元修几年前新招募的部下多是穷苦出身的孩子,自小都吃过不同程度的苦,对百姓受的罪尤其感同身受,干起活来都下了死力气。在北粮道开通的四天后,江南的百姓吃到了旱灾以来的第一口大米,互相奔走相告,有的人甚至痛哭流涕。

        赈灾有这些远远是不够的,庄明月在现代时是学术大咖,学识渊博,她设计了一条水道,从城外干涸的泉眼处开挖引水。她想尽力尝试一下,这种地方的地下很深水一般不容易干涸。

        除此以外,龙元修绞尽脑汁思考杜绝官吏**的方法,只有根治,方可保一方平安。

        庄明月在现代时研读过不少古代史书典籍,其中南宋的《救荒活民书》这本书总结了过往朝代的经验,她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总结,她想到了书上一个著名的经验。“昏钞文可验者”,在反面刻上印记,命米商视印记出粟,这样可有效杜绝吏弊。

        她把想法告诉龙元修后,龙元修拍手叫绝,立刻吩咐手下落实下去,几日下来,成效显著。庄明月另外派彩云彩霞送信给魏晨阳,要他带头出粟,自古以来,富民赈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江南首富的带领下,富民就算再不情愿,也会不得不参与。

        龙元修与庄明月每日都忙到很晚,一路上舟车劳顿再加上连日操劳,两人都是疲惫不堪,看到百姓们有饭吃,有一个栖身之所,两人又觉得一切都甘之如饴。庄明月以前不懂这种灾情肆虐有多严重,,现在亲眼看到后她方才明白白居易写下观刈麦的心情。

        江南一带的流民暂时安抚了下来,民间对天盛朝这位二殿下龙元修赞赏有加,呼声很高。关于赈灾的民情传到京城后,天盛帝更是对自己这个二儿子刮目相看,大臣们互相交口称赞。时不时有大臣上奏要求恢复二殿下的修王之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